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重庆日报: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19年,重庆准备如何探寻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路径,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辛世杰: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和国家发展全局。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2018年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今年,重庆将继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首先,在生态环境体制改革上,既要做好机构、综合执法等方面的改革,又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激发有效投资空间,创造公平营商环境。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实施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第三,全面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
第四,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抓好“建”“治”“管”“改”,加强工业、城乡生活、农业和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确保长江干流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5%以上。同时,严控交通、工业、扬尘和生活污染,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加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稳定。
此外,重庆还将在环保督察及整改、环境监管和执法、环保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
唐军:南川区是全国首批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单位,也是主城的“后花园”,优越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川最靓丽的名片及最核心的竞争力。2019年,南川将紧紧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长效机制方面要有突破。
在技术创新方面,南川将积极探索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生态环保监管体系,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环保监管自动化、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可视化。同时,建设生态环保监管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环保服务”;强化大数据应用服务,为污染防治、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公众健康提供服务。
在长效机制方面,南川将加大环保督察力度,建立源头污染协查机制,推进生态环保备忘录制度,实行定期联合执法工作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