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丨 联系我们
上重庆在线--知晓天下事!



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带上你的成绩 来问高校招办老师
带上你的成绩 来问高校招办老师
时间:2022-06-25      作者:重庆晨报

   昨天上午,重庆市高考分数线已公布,考生们也陆续查到了自己的成绩。接下来,高考志愿填报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事宜。

  2022年重庆市第十八届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线上)咨询会已于20日开启,全国500余所高校及数十名志愿指导专家已上线,考生可以在咨询平台上,直接向心仪高校招办老师提问。

  据统计,除了“高考分数能上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这个家长和考生最关心的问题,专业热度、就业情况、学校环境等也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对此,志愿专家建议考生在咨询时,要有目的性地提问,可以重点关注其中的“录取规则”部分,这是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也是进行志愿决策的重要依据。此外,有些军校、航空类院校对性别、身高、身体素质和视力有特殊要求,有些专业对单科成绩有特殊要求,该专业对学生有没有除高考分数外的其他限制……这类问题也一定要咨询到位。

  咨询会上,除了包括双一流名校80余所、北上广等热门城市高校50余所和川渝高校100余所等全国500余所高校招办人员,在线上接受“一对一”咨询外,还有高校老师和志愿专家为考生家长持续直播,内容包含招考政策、填报技巧、专业解读、就业形势等。

  据悉,本次咨询会时间将持续到6月29日,考生及家长可以通过“升学咨询会”“青云汇”小程序和“青云汇”APP进行咨询。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林祺

  填报志愿前,小心这些决策偏差

  经历高考的打磨,高考生们终于可以期待超长的暑假和美好的大学生活。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难关:志愿填报。我们为大家介绍4种常见的决策偏差,帮助高考生们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启发式偏差

  调查发现,高考生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信息获取的一大来源是询问父母、老师等身边人。

  高考生很容易直接选择与身边人相关的大学或专业,比如“我的妈妈、叔叔、表姐都是会计,那我报会计学专业”。其实这是一种决策偏差,当人们面临复杂而充满不确定的决策情境时,容易走思维的捷径,基于直觉或易得的经验作出快速判断,这叫启发式偏差。

  “身边这么多人选会计专业,这个专业应该很好就业吧!”实际上,多位亲戚从事同一职业,并不能得出就业率高这一结论。建议高考生到教育部指定的阳光高考网、院校官网等官方平台了解高校的招生信息和就业情况。

  证实性偏差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会不假思索地接受、甚至寻找支持我们想法的事例,只要没有使我们观念动摇的证据出现,我们很少会质疑自身抱持的信念。这叫证实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在决策时,往往认为支持自己假设的信息更有说服力,有意或无意地寻找与假设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与假设不一致的信息。

  比如有高考生不考虑填报医学类专业,原因是“我本想成为医生,但朋友们都说学医很苦,我搜了很多资料,确实如此”。事实上,每个专业都有不容易之处,而每个人的承受度是不同的。

  为了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和专业,高考生们不能有选择性地搜索与所持想法一致的支持性证据,以免偏听偏信。最好反其道而行之,在作出决定前反而要注意搜索不支持你的选择的证据。例如搜索和了解“医学生当初都为什么填报医学专业”“医学类专业学习哪些内容”,全面地了解大学和专业后再作选择。

  投射效应

  有不少学生跟我说,“受疫情影响,我决定报考师范类专业,保证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孕妇效应”,当你怀孕时,你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人们很容易把自身的关注点投射到外界,而在判断与决策情境中,我们要当心投射效应,人们往往会高估未来偏好与当前偏好的一致性。

  高考生们要充分了解个人特点与大学专业情况后再作决定,大家都追捧的专业不一定与你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相匹配。

  我的一位教师朋友工作一年多就准备离职了,个性张扬的她发愁于不能在工作日穿喜欢的衣服,不喜欢早起,不满日子平淡相似,她想做更自由、新鲜,有挑战性的工作。我身边不乏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最后从事与本专业不对口工作的人。高考生们作出志愿决策前,有必要充分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结合不同渠道收集的大学专业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而不是现在看起来“火”或大家说“好”的专业。

  锚定效应

  第一印象或者最初接收的信息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决策,这是锚定效应,就像被抛到水底的锚,使船体固定住一样。并不一定准确的第一印象,鲜明而牢固,会把我们的思想固定住。在填报志愿时,不少高考生会优先考虑有“钱景”的专业,比如有人准备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由是“现在互联网行业很火,薪资高、工作环境优越的工作大多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但有“钱景”就等于有“前景”吗?

  大学专业丰富多彩,但高考生们在填报志愿前往往知之甚少,常常依赖第一印象作决定。第一印象便捷,但不全面、不准确。比如,我们对法学专业的初印象,是死记硬背法律条文,上课沉闷,但罗翔老师的刑法课令非科班出身的人都兴趣盎然、获益匪浅。那么因为薪酬水平而想报考计算机类专业的高考生,也要先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到底学什么,适合我吗?以后的就业前景一定好吗?”

  可用态势分析法帮助决策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作出明智的高考志愿决策呢?高考生既要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点,也要了解外部信息,充分整合内外信息,理性决策。高考生们可以借助决策工具,如使用态势(SWOT)分析法帮助决策。

  1.分析内部因素,发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

  罗列可能的志愿选项,对照大学和专业的情况介绍与招生要求,评估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可以胜任相应的学习任务,如果自己尚存在不足,这些不足将来能否得以改善。

  2.评估外部因素,找出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检索感兴趣的大学和专业的基本信息,如大学所在城市的地理、经济、气候特点和校园环境、学术氛围等,专业的开设课程、从业方向等情况,总结有利于自己未来生涯规划之处,以及其带来的不满意的方面。

  3.综合分析,按优先次序排列。

  整合内外信息,根据自己看重的因素和选项的优劣情况,确定自己志愿的先后次序。如果考生最看重就业情况,那就要优先考虑和比较各大学和专业选项,对工作岗位是否感兴趣、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的优劣情况,接下来再考虑次重要的因素。据中国青年报



最新资讯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重庆在线 互联网信息备案:渝ICP备2021000288号-1 - 网站信息
Copyright © chongqingol.com.cn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12377
重庆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技术支持:泰纳网络